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企业 >

宋志平的经营之道:战略决胜(3)

2023-07-06 |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小字号

答:战略是主动的,被动就容易死掉。企业要应对被颠覆,就要把创新纳入企业的战略层次。中国建材有三大战略,其中创新驱动是首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过去我们认为的新技术、新产品的问题会迅速被解决。企业如果不创新,不研究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就可能被颠覆。即使像中国建材这样的“巨无霸”,如果不用新技术、新模式,也会被颠覆。

企业有一些惰性、惯性,还有一些很熟悉的东西不愿意放弃,学习新东西要有一个过程。有时我常想,改革其实是被倒逼的,企业的变化也是被倒逼的,企业主动改变是很难的,只有到了崩溃的边缘,或者到了悬崖边上,才可能会“迷途知返”,这也是我给企业年青一代的忠告,不创新必然死亡。

大企业失败的原因,往往是他们总用过去成功的经验。过去我们有些成功的经验要记住,但环境变了,如果不创新,不学新东西,总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就会导致失败。我经常到一些企业去看一看,看到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东西,联想到更多的东西,而不是说把自己固化在这个企业里,固化在成功的经验里。看到外边的世界,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否定之否定,把一些认识螺旋式上升。这对于企业领导者是非常重要的。

问:如何在战略稳定和战略动态变化之间进行平衡?

答:创新无处不在,但并不是说变化是频繁地去改变战略和业务。战略应该相对稳定,企业家要在坚守业务和创新业务之间寻找平衡。胶卷产品使用的卤化银技术被数码技术彻底颠覆了,但也用了上百年。今天的电动汽车也会颠覆传统的燃油汽车,但今天电动汽车在全球占比还不到5%,还有大量技术人员服务于燃油汽车的节能、减排、舒适度、智能化等,也不是说完全不做了。这说明颠覆必须得到重视,但持续性改进和颠覆性创新之间也是辩证的关系。

在思考变与不变时,我们要辩证看待,要解决好变和不变的关系,解决好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的关系,解决好现有产业和新产业之间的关系,企业领导者永远是在这两难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

问:应对变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开拓新业务。如何判断企业进入的时机?

答:做企业不赚钱就会死掉。企业常常思考,如果选择了一项新业务,应什么时候进入。其实看到这项新技术是一个方向,但要做起来就要前赴后继,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时间。对一个企业来说,到底什么时候切入最好,这也是企业经常困惑的事情。如果企业早走十步,可能就成了“烈士”;但如果晚走了一步,也可能失去了机会。怎么才能做到恰当其时呢?

如果狭隘一点,站在企业的利益角度来看,我一般不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者,而是会考虑这项新技术有没有人做成功了,有没有人完成了一个循环,也就是说这项新技术有没有颠覆性的风险,这是我非常关注的。

中国建材是如何快速切入的?我的方法也挺简单,就是要找一个行业里做这个的领先者,这个企业可能是第二、第三,没有成功,但是这个行业里有人成功了,我迅速地重组它,给予它经营资金支持,这样就会快速切入。

德鲁克认为最好是当别人创新完成90%的时候你再切入。爱迪生做灯泡时,前面已经有好多人做了电灯泡了,但有很多问题没解决,爱迪生解决了后面的,也就是说前面可能有人做了90%的工作,爱迪生做了后面的10%,即使是后面的10%,他都做了6000次实验。

做企业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冲动。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东西在发展,该进入时进入,不要失去机会。但我们也不能在成功遥遥无期时过早进入,把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里面。这就是经营之道。从大创新、人类进步角度来讲,这可能有点狭隘。但是从企业自身有限的财力和稳健发展来讲,这可能是个最好的选择。

问:企业在每一个战略阶段都面临新的挑战,“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应该如何夯实基础以应对挑战?

答:成功企业总是把格局和能力建设考虑在先。我认为企业能否壮大取决于做企业的格局够不够大,而企业能否攻坚克难则取决于企业所蕴含的能力。

企业的格局要大,格局就是站得高,看到全局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能力讲的是特殊能力,而不是一般性经营能力。其实做企业的人,都要有一些特殊的东西,这些特殊的东西也是构成企业家品质的一部分。

企业格局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的认知格局;二是企业的战略格局;三是企业的工作格局;四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格局。做企业需要格局,格局越大,企业就越自信。企业的特殊能力,要经过积累锻炼才能具备。我总结为四种能力,应变力、抗压力、复原力、免疫力。

中国企业的战略愿景是走向世界,要成为一流企业,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强的能力。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唐海军:为了我国万亿级“低空经济”创新,我
  • 中创同频董事长刘玲民:必须抓住,欧美国家延
  • 谢爱胜、李勇:期待,康安诺养老服务股份尽早
  • 刘绍有:用务实精神推动我国“废水循环发电”
  • 焦长勇: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在国际
  • 谢爱胜:“暴走熊猫酒”创意独特,值得向欧美
  • 科技需要产品的不断更新(废水循环发电产品网
  • 用真情,推动四川金盆地白酒走进欧洲市场
  • 点亮创新之光:废水循环发电的攻坚之旅
  • 南京苏保云科研项目落地:一度电“3毛钱” 谁
热门排行
  • 1影创科技孙立:改变世界,从改变视野开始(
  • 2荥经茶厂之藏茶荣耀(1)
  • 3贵州银行“兴农贷”助养蛇小伙走上致富路
  • 4成都天问设想与马斯克联系,做大民企航天事
  • 5中交四公局两湖一河PPP项目开展“质量月”
  • 6低度潮饮扩容 青梅酒抢跑
  • 7立新能源:与华电新能源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 8广汽集团上半年自主品牌持续发力创收,合资
  • 9晏浩铭:RDF燃料棒是垃圾衍生新燃料,值得
  • 10碲化镉发电玻璃亮相第十九届海科会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