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企业 >

创业老板打零工6年“养”公司

2023-09-20 | 来源:长江日报
小字号

今年4月,48岁的易永下定决心开始重新招兵买马。此前6年间,他所创立的武汉太盛科技有限公司只剩他一人在坚守。最艰难时,他在工地打过零工、送过外卖,也开过网约车。

5个月过去了,易永拉起了一支19人的团队,公司经营情况也日渐好转。9月13日,在看过最新的财务报表后,易永兴奋得像个孩子,公司即将实现盈利,萦绕心头32年的创业梦又真实了一点。

一个人的施工队

停好车后,易永打开后备厢,里面塞满了各种零配件和工具箱,还有一张折叠梯。唯一看起来跟高科技沾点边的就是一个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打标机,调配完蛛网般的网线、电缆后,他会顺手做上标记,便于日后查找。

9月13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硚口区汉水桥街道解放社区见到易永时,他正在社区服务中心忙着布线、调试、搭建小型局域网。

“门口的两个摄像头就是我前几天安装的。”易永说,摄像头装在两根路边的电线杆上,离地六七米。新的网络安装完成后,他从折叠梯上下来,身上的衣服早已汗湿——这是他过去6年的常态。

“比较大的项目还是需要团队协作,但类似这样的小项目我们现在基本上都是一个人负责完成。”据他介绍,公司重新扩充后需要更多项目,但来自社区的小单也不会被放弃。为节省成本,小项目从前期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及后期运维,绝大部分工作都是他一个人完成。

2020年,易永开始尝试和街道、社区合作,承接一些信息化改造、施工的项目,逐步摆脱四处打零工的窘境,在拓展新市场的同时也找到了很多新的创业灵感。

2021年,易永在社区接了一个老旧居民楼楼道灯的设计、安装项目,最后通过安装太阳能楼道灯解决了问题。然而,等投入使用后,他发现这些灯的报修很不方便,便萌生了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的想法。目前,他和团队正在开发一款软件,让维修人员通过手机就能及时知晓故障。

“一个社区不起眼,但一旦推广开来,市场就很可观了,创业项目其实无处不在。”这是易永6年打零工总结出的经验,“我的创业思路也发生了改变:就是要立足自己的优势,提升附加值,不盲目追求‘大项目’。”

独自坚守公司6年

2006年,易永开始进军IT业,创立于2011年的武汉太盛科技有限公司是他第二次创业的结果,主要从事信息化平台搭建和软件开发。

2015年,公司赶上了一波风口,他们开发的投资应用软件很受欢迎。公司很快从5个人成长到20人。有风投公司找上门希望注资,这引起了公司内部的分歧。

2017年,随着风口的消逝,市场急剧萎缩,员工也陆续离开,最后只剩易永一人。“就像一个孩子辛辛苦苦养了6年,舍不得放弃。”左思右想,他最终没有注销公司,而是选择坚守。

头三年,易永还能接到一些其他公司转包的小项目,从事弱电安装和维护。请不起人,他就自己设计、安装、维护,也学会了在工地打螺丝。

创业压力大,他开始大把掉头发,后来索性以光头形象示人,“打理也方便,工作时不误事”。

他曾接到过一个项目,配合建筑施工方的进度同步安装网络及信息化设备。这个项目工期跨度一年,施工每完成一点,他就需要钻进离地三四米高的管槽,趴在粗糙的水泥板上摸索着作业。每次施工结束,他都是满身大汗,前胸后背的衣服也都被划破了。

易永的好友刘志勇是一位诗人,有段时间曾每天早晨开车送他到青山一工地施工,看到他工作时的情景,感慨不已,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总能把美好的事物变得面目全非。像我们突然在大街看到,那个跳广场舞的初恋情人一样。”

2020年,因为家庭变故他在公司杂物间支了一张折叠床睡了一年。

单子越来越少,他试着开网约车,但没挣到什么钱。2020年10月,他借了台旧电动车开始送外卖,一直送到了年底,“运气好时每天能挣200多元,差的时候只有几十元,非常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如今,他送外卖的“行头”还放在办公室,他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记那段岁月。

最困难时,发小李阳和另一个朋友借了易永15万元,房东免了他公司一半的房租,公司这才“活”了下来。

独自坚守的日子里,易永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2019年和2021年,他曾两次尝试组建新的团队,重新激活公司,但都因为准备不充分没有成功。
他,一直在积蓄力量……

创业偶像是任正非

“如果当年他在学校一直干下去,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50岁的李阳和易永一起长大,两人也都在创业,谈起这位发小,唏嘘不已:“易永要是做技术非常棒。”

创业前,易永的人生经历堪称一部“励志”小说:他是武汉人,18岁中专毕业后进了一家客车厂当电焊工,8个月后辞职搞起了销售。
当时会电脑技术可以拿到高薪,易永就找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学习,结果从学员逆袭为学校老师,并拿到了业内最顶尖的资格认证。2005年,他在某知名电脑职业培训学校马家庄校区担任校长。

2006年3月,易永放弃了这一切,和两个朋友一起开始创业,帮公司和政府职能部门做网站,10个月后公司才发了第一笔工资。

易永经常开玩笑说创业是自己的“宿命”。他的父母也是客车厂工人,16岁时,他就经常听周围的人议论,一些新车出厂不久就坏了。他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要创办一个企业,产品质量一定要是最好的。

涉足IT领域后,易永有了自己对标的目标——他的偶像:任正非。虽然在多年前他曾拒绝过华为的邀请,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华为的推崇,“任总创业用了30年,他能做到,我也一定能做到”。

“易永心态非常好,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48岁的陈喜此前曾是易永的施工项目经理,2015年辞职后自行创业,主要从事广告工程施工,现在和易永会有一些项目上的合作。易永这几年的情况他也看在眼里,两人还曾在青山和蔡甸的工地上一起工作过,“我在他脸上看不出颓废和失落”。(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唐海军:为了我国万亿级“低空经济”创新,我
  • 中创同频董事长刘玲民:必须抓住,欧美国家延
  • 谢爱胜、李勇:期待,康安诺养老服务股份尽早
  • 刘绍有:用务实精神推动我国“废水循环发电”
  • 焦长勇: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在国际
  • 谢爱胜:“暴走熊猫酒”创意独特,值得向欧美
  • 科技需要产品的不断更新(废水循环发电产品网
  • 用真情,推动四川金盆地白酒走进欧洲市场
  • 点亮创新之光:废水循环发电的攻坚之旅
  • 南京苏保云科研项目落地:一度电“3毛钱” 谁
热门排行
  • 1影创科技孙立:改变世界,从改变视野开始(
  • 2荥经茶厂之藏茶荣耀(1)
  • 3贵州银行“兴农贷”助养蛇小伙走上致富路
  • 4成都天问设想与马斯克联系,做大民企航天事
  • 5中交四公局两湖一河PPP项目开展“质量月”
  • 6低度潮饮扩容 青梅酒抢跑
  • 7立新能源:与华电新能源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 8广汽集团上半年自主品牌持续发力创收,合资
  • 9晏浩铭:RDF燃料棒是垃圾衍生新燃料,值得
  • 10碲化镉发电玻璃亮相第十九届海科会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