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启动以来, “万人计划”专家相继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邵新宇摘得201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南昌大学教授江风益摘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获得世界科学领域“第一巨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人民日报)
“万人计划”人才,在国家的特殊关爱与支持下,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着绚丽篇章。
近几年,祖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对欧美等科技强国的“望其项背”逐渐转入了“弯道超车”,一项项科技创新不仅拉近了我们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更有甚者在某些领域独领风骚:量子通信的率先发力、自主芯片超级计算机的登顶、世界最大天眼望远镜“FAST”的创建……印有中国标签的“创新之花”在较短的时间内何以在中国的大地上竞相绽放?这得益于我们国家的人才战略。与之相匹配的制度、教育、财政等多项改革政策的实施,为科技人才的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创新之花的发育提供了肥沃的养料,祖国这片沃土上才能涌现百花齐放的盛世。
“我劝天工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正是国家领导人这种“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的远见和魄力,激励了更多有志青年创新创业的激情,唤发了神州大地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周涛27岁就成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是中国青年科技奖最年轻的获得者,还白手起家创立成都数之联科技集团,仅两年集团公司总市值就已达20亿元。对于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提供支持经费,用于开展前瞻性、预研性自主选题研究等,并赋予相应自主支配权。在这种激励和支持下,一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内硕果频出,成绩显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党和政府在人才战略上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教育、财政等领域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配套政策,才使得科技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的基础上,国家分批次,分领域实施了汇聚本土创新创业人才的“万人计划”,人才队伍建设双管齐下,优势互补;2015年5月,中央在全行业点燃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双引擎,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为创新发展注入无穷动力;从“211”、“985”传统院校的创建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高等教育人才专科性更加突显,为不同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源泉。
新型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政策的实施,在科技研发上成绩斐然,在成果转化上更是相得益彰。近几年,华为、中兴、格力、中车等创新型本土企业正是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和利好政策的驱动下,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其背后映射出了坚持科技创新的坚定理念和摆脱一味模仿与抄袭的决心。以市场化作为创新研发的外在动力,他们正在逐渐摆脱“中国制造”廉价低端的紧箍咒,而让“中国创造”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让中国创新的美丽之花开遍了世界各地。(唐山市迁安市委组织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