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在我省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将面临最高500元的处罚。5月15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这部法规也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5月16日《太原晚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随地吐痰的陋习,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一些人也是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在我们的身边,随地吐痰者随时随处可见。大街小巷、公园广场,随地吐痰者比比皆是。有的随地吐痰已是十分“娴熟”,不但旁若无人,而且还能一连吐上好几口。有的家住高楼,打开窗户就是一口浓痰;有的司机边开车边摇下车窗,对准车窗外就是来上好几口浓痰。更有甚者,有的竟然比赛“吐口痰”,看谁吐得远。
据报道,在人的一滴痰液中,藏有上亿个病菌。这些痰液中的病菌扩散到空气中,会在空气中飘浮数小时,很容易造成一人传染数人。可见,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不但不文明,而且也很不卫生,极易感染和传播病毒。
其实,吐痰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反应,一天下来不可能不吐一口痰,但只有稍微用点心,吐痰就能做到“文明”和“卫生”。比如:想吐痰的时候,不妨把痰吐在面巾纸上,再包起来投放到垃圾桶里。这样做,既文明又卫生,而且也很容易做到。
众所周知,“随地吐痰”是一种陋习,既不文明,又不卫生。尤其是从卫生的角度来看,一口浓痰里存有大量的细菌,如果把痰直接吐于地面上,这些细菌就会通过空气的传播被其他人所吸收,而一旦细菌、病毒被吸收,就极易因感染而致病。可以说,随地吐痰所带来的危害多多,隐患无穷。说重了,“随地吐痰”就是病毒传播的“帮凶”。
此次,山西省以“立法”形式对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开出“罚单”,这无疑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不但是对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者的一种惩处,更是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笔者以为,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罚单”值得点赞,值得提倡,更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笔者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养成文明和卫生的良好习惯,从“不随地吐痰”做起,做一名既讲文明又讲卫生的好公民。如此,在我们的身边,不但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多了,而且卫生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如此,我们就能乐享健康,乐享文明。(文/廖卫芳 浙江省开化县会计核算中心通讯员)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