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旅游,提前在网上预约门票;想看病,提前预约挂号;想理发,提前在理发店预约登记……疫情期间,“预约”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乃至“后疫情”时代,预约制还能继续实行吗?(5月22日《江海晚报》)
今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无论是旅游业、餐饮业,还是医院、银行,甚至是理发店,都一改以往“想来就来”的“常态”,纷纷开启“预约模式”,这既是“防疫之需”,更是“安全之需”,目的就是确保广大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可以说,疫情非常时期,“预约制”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一种自觉,一种习惯。
就拿“预约旅游”来说吧!眼下,在疫情形势总体“向好”的情况下,各地旅游景区已纷纷“开门迎客”。但疫情期间,旅游并非像往年那样“说走就走”,而是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需要提前预约,甚至提前购票。而且,“预约旅游”不但方便,而且好处多多。一方面,“预约旅游”可以让游客做到错峰、避峰出游,从而避免因“人满为患”而出现“人从众”的尴尬场面,甚至是被挡在了景区大门外,白白跑一趟。另一方面,实行“预约旅游”,游客只需通过微信公众号预约“下单”,既可省去排队购票的麻烦,又无需担心门票是否售罄。同时,“预约旅游”也有利于景区管理方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很多游客都切身感受到了“预约旅游”带来的旅游获得感和幸福感,并纷纷给“预约旅游”打满分。
那么,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预约制”能否得以“延续”呢?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引导和完善。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不妨通过媒介途径大力宣传和推广“预约制”,让广大民众感知“预约制”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从而慢慢地习惯于“预约”,爱上“预约”。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制度的完善和服务工作,比如旅游业、餐饮业要完善“预约”机制,严格执行“无预约不旅游”“无预约不吃饭”等规定,让广大民众养成“旅游先预约”“吃饭先预约”的良好习惯。切忌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把“预约制”只停留在纸上、墙上,使“预约制”成为“一纸空文”。
“后疫情时代”也需要“预约制”。笔者衷心希望广大民众能把“疫情时期”普及并推广的“预约旅游”“预约就餐”“预约看病”“预约理发”等“预约”方式,在“后疫情时代”也能一如既往地延续下去,把“预约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从而让“预约制”成为一种“新常态”,一种“新习惯”。(文/廖卫芳 浙江省开化县会计核算中心)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