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一句话:上医医于未,中医医于初,下医医于病!最高明的医生是让人病未生时就养生预防了。我们养生是以预防为主,太极拳不是生病后在练习,而是平时“健康”就要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运动另一个特点就是老少皆宜,习练方便。这是拳友吴式养生太极拳的《太极拳与养生》博文中一段话,也是二年来我迷上太极拳项目的原因所在。比如:京城夏老师传我的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王培生一些书籍,我依旧在做笔记。计划修正《太极拳24式》《太极拳42式》,对网学会《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后,重点对网与书籍自学《吴式太极拳37式》。
诚如,拳友所言:太极能给大众带来身心健康的基础,而太极拳运动,看似舒缓柔和,实则外动全身关节,内养五胀六腑,外能活脉筋骨,内可保养生命元气,延年益寿。
可以说,二年来,我一边对网或身边跟拳友练太极气功,一边记笔记。慢慢感悟出太极气功养生效果很好,尤其京城夏老师传我的王培生一些书籍,对探究太极养生提供不少便利。
步入中年,可以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保持自己身体健康问题,这个才是我主攻方向。因为我属于一介百姓,经得起福,经不起病。一旦大病来了。像我这个家底,很难应对,故探究太极气功养生都是变相在挣钱与存钱。
问题是太极气功门派很多,一招一式暗藏很多技术要领以及养生知识。靠师徒口口相传不行,必须研读古今拳谱与中医等书籍。比如:前不久,我研读到钢筋与混泥土为何要一起科研书籍获知,混泥土最大优点是抗压力强。而缺乏拉力,而钢筋与之相反,也就是说物体与物体之间需要合作共赢,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如此。
每一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的混合物,假如我们能够取长补短,发挥聚合效应,那么不仅养身不是问题,发展其他事业也可以水到渠成。否则,宛如钢筋反反复复折来折去,缺乏混泥土融合,也会折断。
太极养生也如此,既要研究多门派与多队伍等融合技术,更要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拳友们学习,汲取他人长处,弥补自己不足,如此才可以身心健康。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的太极养生目的。(文/张俊杰 湖北省老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