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班的现象。
根据历年资料显示,大班额问题还比较突出。比如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66人以上超大班额8.6万个,占全国总班数的2.4%,其中排前三位的河南、湖南、河北共有4.5万个,占全国现有大班额总数的52%。全国有56人以上大班额36.8万个,占全国总班数的10.1%,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县镇,其中,湖南大班额比例为22.9%,广西、海南达到18%。
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无非两个选择:一是增加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数量,包括新建学校;二是建好每一所乡村学校,引导乡村学生回流,而不是都涌进城镇求学。但调查发现,地方政府没有新建城镇学校提供更多学位的积极性,一些保留或恢复建设的乡村学校、教学点,也只是低水平维持,很难留住乡村学生,更不用说吸引乡村学生回流,对于涌入城镇的学校,不少地方采取的基本办法就是往原来的学校里“加塞”,导致大班额问题难以化解,反而有加剧的趋势。
在城镇新建学校,以及办好乡村学校,都牵涉到教育投入问题。而目前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让一些不发达地区、贫困地区政府部门勉为其难。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不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加大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是,义务教育经费的大头(如教师待遇)还主要由地方财政保障。由于财政实力薄弱,教育投入也难以得到保障,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打起怎样“节省”教育投入的算盘,我国农村地区出现的一哄而上的撤点并校现象,就是这样发生的。由于分散办学成本大,一些地方撤点并校把乡村孩子集中到城镇学校办学,却并不增加城镇学校的师资配备,原来一个班50人,就快速膨胀为70人、80人甚至更多。
事实上,以县级财政为主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是导致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存在地区不均衡、城乡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化解城镇地区大班额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必须改革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在此基础上加大中央财政对不发达、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以此保障乡村学校的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文/薄宇峰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