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几个业务稿件,杂文会会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1984年入读的挚友与拳友老编辑谢华,也谈点太极文化看法。
《怎样才算“打太极”?》《学了太极拳会忘记吗?》《什么是太极拳的“懂劲”?》等,从不同角度论证太极拳与太极文化已深入到中国文化主体的思维方式,又想起广西六妹发我她们早上队员习武图,其中一个哥们竟然从山下学狗爬一直爬到山顶才开练太极拳?!
“学狗爬”也算太极文化?立刻让我意识到太极文化有点杂。比如:无意中误入太极气功队伍,发现有的大谈“开天眼”,有的猛练“金刚罩”,更有的苦练推手,练来练去,几十年除了头发或白或掉,身体越来越坏外,其他功夫没听说走出我省,乃至我国,也没练出什么神功。如此苦苦折腾自己图个什么呢?!
不瞒各位,我不是一个文化人,太极气功更是没入门。但是,我知道:我学太极气功,包括苦练的目的绝对不是想练坏自己身体,更不是追求什么其他名利。因此,面对圈子,这种怪招数,那种大师们手法,我研究与验证的手法都一点——是否能练好我身体。比如:我本来,头发白了几根,可否通过招式练少几根。本来,我顶多能举起一百斤,可否练一练多举几斤。类似越来越精神,越练越年轻,越练身体疾病越少,越练肚量越大,越练心情越好,如此等等,能起点作用,起码对于我这个不是文化人而言,我都觉得符合太极文化。否则,我会认为杂乱无章,太极圈存在乱象之嫌。
昨天,外地省武协一位挚友与我切磋太极气功,我坦言:太极无非练到最后,都两个字“开合”,离开这两个字,都不是太极。气功,练到最后,也两个字“呼吸” ,离开这两个字,都不是气功。至于这个门派,那个招式,都是附加品而已。
问题是想让自己身体所有器官“开合”到位很难很难。比如:有的拳友练到死,肩胯都没练开,谈何去“合”呢?严格意义上,一辈子都练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
同样,想把呼吸练到位也很难。比如:逆腹式呼吸,早上我骑自行车去码头,实验一下,“吸气凸肚子,呼气凹肚子”,单手扶着车把,另一只手摸着肚子。冷不丁,岔口一个行人穿马路,差点让我岔气。更不谈,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不同心情下,都能心平气和去练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体验各种传统气功与健身气功拳术之妙,需要多高的本领。
无论我们承认不承认,步入中老年后,身体器官宛如自行车零件,逐步在老化。不是五脏六腑,都是其他部位,故无论是练太极,身体器官的开合。还是气功的呼吸,要是脑溢血,敢学狗爬吗?要是心脏这玩意有问题,谁敢跟你练推手,更不谈敢把你推出几米远?!
其他老师们、拳友们,我不知道。像我这个门外汉,都倍感学个太极气功不容易。比如:昨夜,游泳去本市中山公园,刚伸手想对着古树打铁砂掌。“小心中毒,树上打有毒药!”立刻让我心咯噔几家伙,得亏眼睛看见,否则功夫没练到位,性命没了。
刚小走几步想去健身器,玩徒手倒立。一群孩子占据健身器,万一磕碰着任何一个“小皇帝”——起码后半生都要养活这娃子一辈子,累啊!转来转去,转到无人的堰塘边一对乱石头边练一练学会的几套气功与太极拳。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公园不知咋的,播放的舞曲也让我本来平和的内心,一家伙高涨起来。以至于离开公园,回家很久很久才恢复平静。一觉醒来,都5点30分,又去码头习武。因此,太极文化有点杂的状态下,想太极气功入门入道,确实值得研究。(文/张俊杰 湖北省老河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