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5月2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农业界别协商会议上,各位委员们纷纷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言献策。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在任何时期、任何时代,粮食安全始终是一项长期、艰巨但又至关重要的任务,只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粮食安全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是国之根本,唯有坚持念好“粮食经”,才能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筑牢国家安全关。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但仍需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动摇。藏粮于地就是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保住老百姓的的饭碗,守好14亿人的口粮底线。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与夏粮忙栽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配套做好农机、农药等基础保障工作,尽可能减小疫情对耕作的影响,确保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完善高标准农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种植技术水平,真正实现粮食安全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粮食生产始终面临着见效慢、收益低的短板,造成广大群众扩大粮食再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受城市化发展与人口梯次转移影响,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迁移,农村逐渐面临无人种地的现实困境,传统“藏粮于民、户存余粮”的策略逐渐被市场化观念取代,越多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解开土地束缚,粮食生产也渐渐由家庭户走向大型合作社集约化。在乡村振兴大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和农村专业合作社逐渐兴起,成为了盘活农村土地、从事粮食生产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绿色化、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支撑。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也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繁荣昌盛的基础支撑,我们唯有一如既往的念好粮食经、筑牢安全关,才能持续实现社会大局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文/谭丽山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委组织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