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还有200多天,贫困人口还有551万。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节奏、大决战状态,立足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释放出坚决夺取全面胜利的鲜明信号。然而,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劳动力外出务工困难,收入下降,尤其在重点贫困地区随时可能出现脱贫户返贫、边缘户致贫的问题。如何应对大考前的这道必答题,更快更准地促进劳动力稳岗就业就成了各地党委政府面临的一块“拦路石”。
要开辟绿色通道助力返岗复工。针对滞留在本地的劳动力开辟返岗复工绿色通道。要发动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全员上阵,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登记等多种形式分村分组开展贫困劳动力调查摸底,确保不漏一人。开通线上通行证、健康证办理业务,减少人员聚集,确保外出务工劳动力安全畅通有序返岗。同时,整合人社、交通等多部门力量,对用工集中地区提供“点对点”包车运输服务,分批次输送劳动力外出务工,切实解决返岗复工难的问题。
要实行精准帮扶打通应聘渠道。建立1名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多名有就业意向劳动力机制,压实干部工作责任。积极摸排本地企业用工需求,编发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布招聘信息。要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点对点向村居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将有意向人员登记造册,逐一电话确认,统一组织应聘上岗,做到送岗到户、送岗到人。
要发动市场主体促进就地增收。充分发挥本土农业企业辐射效应,加大信息沟通力度,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可以通过“党支部+市场主体+贫困户”模式,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就业帮扶协议,带动贫困劳动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同时,组织电商企业到村开展消费扶贫活动,进行精准产销对接,通过抖音、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确保在家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增收。
要落实公益性岗位实现政策兜底。针对因病、缺乏产业基础等因素不便外出务工或就地发展产业的人员,要积极联系林业、交通、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协调各村多渠道开发生态护林员、公路养护员、易迁小区管理员、保洁员、治安协管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帮助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户就地安置,最大程度的实现政策兜底。(文/杨潞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委组织部)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