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青年干部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身处重要岗位,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青年干部“有位”更需“有为”,以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杜绝思想“躺平”,做愿为干部。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躺平”成为少数青年面对挑战时的一种消极心态。个别青年干部出现“佛系”倾向,或满足于文件搬家的机械重复,或沉溺于事务主义的简单循环。但历史长河中的璀璨坐标始终在叩击心灵: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的咏叹,正是他“先忧后乐”济世情怀的投射;黄文秀将青春芳华镌刻在百坭村的青山绿水间,用脚步丈量出脱贫攻坚的为民初心。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回响都在昭示:青年干部当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主动到基层一线去开展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到车间码头、田间地头、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面对困难与挑战,应不回避、不推诿,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克服本领“恐慌”,做能为干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青年干部如果不注重学习,不提升自身能力,就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不仅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还要注重实践锻炼,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练就“真本领”,使自己成为业务精通、能力突出的“能为”干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打破思维“定势”,做善为干部。《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难以开创工作新局面。唯有不断创新思维,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新任务的要求。青年干部应当摒弃传统束缚,勇于突破思维框架,以开放的心态和前瞻的视野审视问题,积极投身于创新与创造之中,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要充分发挥接受新事物快、思路开阔的优势,勇于进取、勤于思考、善于研究,主动提建议、出点子。具体工作中,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将创新思维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敢于尝试新事物、新方法,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新的经验和做法,真正成为善于作为、敢于担当的“善为”干部。
青春没有偏旁,自己便是华章。青年干部当辩证正确地看待“为”与“位”的关系,强化“有为”才能“有位”,“有位”必须“有为”,“有为”不必“有位”的思想觉悟,不因“无位”而“不为”,也不能因“有位”而“乱为”,在愿为、能为、善为的工作实践中展青年风采,建时代新功。(尚寨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安雪艳)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