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回家后,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自从吴大爷家那四合院因为拆迁整体迁移到都江堰景区后,他就再没机会像以前那样,悠闲地坐在院子里,喝着吴大爷泡的“成都三花”。那茶香,仿佛还在鼻尖萦绕,可再喝自己泡的,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这天,李勇又坐在自家桌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还是那熟悉的“成都三花”,但味道却大不如前。他皱了皱眉头,不信邪地又往杯子里加了些三花茶,心里想着,这次总该行了吧。等了一会儿,他满怀期待地再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可依旧没有在吴大爷家里喝到的那种味道。他叹了口气,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和吴大爷聊天的场景。突然,他猛地一拍桌子,“吴大爷!你家里的成都三花是哪里买的?”他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拨通了吴大爷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吴大爷爽朗的笑声,“就在村口,吴大妈家里的小伙店买的!咋啦,小李,喝茶喝出念想啦?”
李勇连忙说道:“可不是嘛,吴大爷。同样的‘成都三花’,怎么在您家喝着就那么顺口,我自己泡的,怎么都不是那个味儿。”
吴大爷呵呵一笑,“是吗?这泡茶啊,学问可大着呢,可不单单是茶叶的事儿。”
李勇好奇地追问:“吴大爷,您快给我讲讲,这还有啥讲究啊?我用的也是烧开的水,怎么就泡不出您那味道呢?”
吴大爷清了清嗓子说:“你知道不,用府南河的水,不管你怎么优化,泡茶很难喝。用自来水烧水,泡出来的茶有一股‘药味’,我用这里地下六百米的井水,烧开水泡茶的味道,那才叫一个美!”
李勇惊讶道:“啊?这水还有这么大区别啊?我还真没注意过。”
吴大爷耐心解释道:“那可不,这地下水里,还有一些人体需要的矿物质,所以泡起茶来甘甜、可口。就好比人吃饭,食材好做出来的饭菜才香,泡茶也是这个理儿,好水才能泡出好茶。”
李勇若有所思,“吴大爷,您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个道理。我一直以为只要茶叶好就行,没想到水这么关键。”
吴大爷接着说:“以前啊,咱成都的老辈子人就讲究这个。那时候没有什么高科技的净水器,大家泡茶就挑水,有的专门去河里挑干净的水,有的就用自家井里的水。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味道就是不一样。”
李勇又问:“吴大爷,那府南河的水为啥泡茶不好喝呢?我看那河水看着也挺干净的啊。”
吴大爷说:“小李啊,这你就不懂了。府南河的水,看着干净,可里头杂质多着呢。河水流经的地方多,什么东西都往里带。而且现在这污染也比以前严重了,就算看着清,也不适合泡茶。用它泡茶,味道就被那些杂质给破坏了,怎么泡都不对味儿。”
李勇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那自来水呢,看着也干净,怎么会有药味呢?”
吴大爷笑了笑,“自来水是经过消毒处理的,里头加了消毒剂,用来杀菌。虽然这对咱们平时用水没太大影响,但是用来泡茶,那消毒剂的味道就会渗到茶里,把茶原本的香味给盖住了,可不就有股药味嘛。”
李勇恍然大悟,“哎呀,吴大爷,您要不跟我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些。看来泡茶真不是个简单事儿。”
吴大爷语重心长地说:“这泡茶啊,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里头的门道可多了去了。就像咱们成都的老民居,看着普普通通,可那是古人留给咱们后人的接地气养生之道。泡茶也是,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生活的智慧。”
李勇感慨道:“吴大爷,您说得太对了。以前我都没在意这些,就图个喝茶解渴。现在听您这么一说,才发现这喝茶里头的学问可深着呢。”
吴大爷又说:“以后你泡茶啊,就试试用纯净一点的水。实在没有井水,就去买点好的矿泉水。水对了,这茶的味道才能出来。”
李勇连忙答应:“好嘞,吴大爷,我听您的。等我下次泡出好喝的茶,再跟您分享。”
挂了电话,李勇坐在那里,回味着吴大爷的话。他突然觉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像这泡茶一样,看似简单,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奥秘。就像吴大爷家那迁移到景区的四合院,虽然换了地方,但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依然厚重。而这泡茶的水,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因素,却能让同样的茶叶泡出截然不同的味道。
从那以后,李勇开始研究起泡茶的水来。他尝试用不同的矿泉水泡茶,还专门买了水质检测工具,想要找出最适合泡“成都三花”的水。每次泡茶的时候,他都会想起吴大爷的话,仿佛吴大爷就坐在他身边,指导着他。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李勇在泡茶这件小事上找到了一种宁静和乐趣。他也渐渐明白,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品味到其中的独特韵味。而吴大爷和他关于泡茶的对话,也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段珍贵回忆,时不时地在他脑海中浮现,提醒他生活的真谛。(周玉军 林春)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