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黄晨灏文集 >

黄晨灏:中日关系有多尴尬

2011-02-09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一谈中日关系,无论从民间与官方说辞上看,都有很多水火不相容的意思。如果我们站在第三方角度去研究和看待它,总会发现一些新的惊喜。而几百年来,中华文化圈内一份子日本国,长期使用极端手段融入中国大陆经济、文化、政治的做法被世人厌恶,以至于受到中国大陆主流意识、民间意识长期排斥。对此,日本国执政者必须深刻检讨。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在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 3000 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 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我们也记得,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上说,“经过4年时间的研究,在对各种数据进行核算和分析后,得出中国抗战期间人口损失的初步结论,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之估计数为2062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3480万人。中国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合计应在4100万人以上,合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战争直接给中国造成的死亡、伤残及失踪等项人口损失共计超过4500万人。而从人口损失的角度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应在5000万人以上,其中,死亡人口占伤亡总数的49.77%。”这就是说,日本国给中国人民带来过巨大的灾难!

    可以肯定的说,中日关系无论从历史和现代的角度上去研究,都出现过巨大的裂痕不能抚平。那么,中日双方是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呢?要想修复“一衣带水”的中日关系,怎么修复?如何修复呢?我想,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曾经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回答我说:日本对华侵略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日本首相如何对待这一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极大。冷战以后,日本出现了冲击二战结论、挑战中日关系底线的动向,好几任首相都不同程度的尝试过冲击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底线,小泉是其中最极端的一个,安倍从理念来说,与小泉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是,在执政期间,对这一问题做了理性判断和合理处理。福田康夫是从理念到实践都主张日本应认真反省侵略历史的人,所以,他在任首相之前和之后,都能理性地、正确地处理这一问题,这也是福田在任期间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基础条件之一。今后的首相可能在这一问题上与福田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是谁,想从根本上动摇福田打下的中日关系的根基,还要冒遭到国内各界反对、各国际孤立的巨大风险。

    我也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公开向(日本)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西园寺一晃先生,质询过中日关系的症结问题。他说,“我认为,一般国民对中日关系将来很关心,日本与中国之间应该建立什么关系,大家对这个问题讨论非常多。关键是应该怎么样面对。应该中日关系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历史问题,这是根源性问题,也是基本问题。如果没有解决这个历史认识问题,真正的友好关系是很难建立起来的,主要是日本方面。当然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说领土问题、开发能源问题(东海油)、经济问题,当然问题是很多的,但是这些问题我认为是可以以和平协商方式加以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先放一下。”

    看看,以上就是中日关系长期处于敏感状态的关键所在。当然,从日本国的另一个角度上理解,中日关系问题属于“夫妻关系”事务!对于这种观点,中国民众能容忍吗?我看只是一厢情愿的未知数。那么,解决中日关系问题办法是什么呢?我想:“记住历史,不要延续仇恨”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宽容吧!日本,你还能期待什么呢?
 

(责编:sccsbbs)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第14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3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2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1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0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9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六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五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钱塘汐(337)
  • 钱塘汐(335)
热门排行
  • 1人民微博大V黄晨灏,中国行:走进,“四川
  • 2人民微博大V黄晨灏,中国行:走进中国(宋
  • 3福州南站党总支书记王威回答黄晨灏
  • 4人民网强国论坛著名网友鄂云龙回答:黄晨灏
  • 5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于立新回答:黄晨
  • 6黄晨灏:从“抵制日货”出发兼谈南海所属问
  • 7梅州市法制局局长胡振兰回答黄晨灏
  • 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国家版
  • 9捍卫尊严 从自我做起
  • 10纪宝成:我不认为中国青年学生创造力比别人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