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文化 > 旅游 >

“硬核”文物保护,让你大开眼界(1)

2021-05-2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你见过近万年前的稻米吗?你知道彩绘兵马俑如何保持原来的颜色吗?你想试试修复残损的唐代壁画吗?

5月18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最新成果和考古文保“黑科技”。

作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的重要环节,“万年永宝”展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承办。展览汇集10个省区市、23家文博单位的50余件(套)文物及相关辅助展品,其中不乏国之重器和近年来重要的考古发现,还有通过科学研究复原的精美复原件。

有温度的文物研究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第一件文物是西周伯椃虘簋,屏幕上播放的视频介绍了这件珍贵青铜器的前世今生。1978年12月,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在通县物资回收公司征集到一件残铜簋,残缺约1/5。后来几经搜罗,找到了这件铜簋的残片,将它修复后入藏首都博物馆。眼前这件有着兽首形双耳和生动纹饰的铜器,与老照片中缺耳、残损的模样相对照,让人不禁感叹文物工作者的匠心巧手。铜簋腹内铸铭文5行,其中有“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字样,此次展览的名字“万年永宝”正是出自这件文物。

“展览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同时让大家看到文物是怎样活起来的。”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丝绸博物馆技术部主任周旸说,“文物出土时大多是‘尘满面,鬓如霜’,文保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让文物以体面的姿态呈现在展柜里,让观众透过岁月感到文物的美。”

展览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章节。“万年”系统梳理了中国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慧眼”介绍了考古文保工作中的科技手段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发现。“巧手”通过一组组精美文物,展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现代文保专家“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芳华”意为通过形神兼备的工艺复原,让文物再获新生、重现芳华。“永宝”展示了基于预防性保护的文物风险管理系统,从大环境、小环境、微环境多个层面管控风险。

“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它不会开口说话。从科学认知到人文解读再到传承弘扬,构成了考古文保工作的完整链条。我们的研究不是冷冰冰的,要深入挖掘文物的价值,重现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向公众讲述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周旸告诉记者,策展团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重要科研成果和代表性展品,突出展现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展览中可以看到距今约1万年的碳化稻米、8000年前的海贝、战国时期的大型漆床,一些重点文物为首次展出,如郑州汪沟遗址出土碳化丝织物、秦始皇帝陵出土彩绘紫衣御手俑、唐代韩休墓《玄武图》壁画等。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展厅里设置了大量多媒体和互动设备,并引入增强现实(AR)技术,在几个体验点,可以用智能手机、AR眼镜体验虚拟与现实的交互。

了不起的文保科技

上百种矿石和染料标本、圆明园红铜马首X光片、检测丝蛋白残留物的试纸……置身于展览现场,仿佛走进了文保科学实验室,让人大开眼界。

本文由成都市府南河(锦江)综合整治倡导者、成都黄龙溪古镇旅游综合开发第一人、黄龙溪得舍禅意酒店董事长李勇推荐!
 

(责编:李伦)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重庆文旅,再获殊荣!
  • 中娱协与横店影视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打造沉
  • 以新媒体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 用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3中国西部文旅总评榜”启动
  • 广西将加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 助力文旅强区建
  • “冬日暖阳 津味绵长”文旅推介会在上海举办
  • 安徽前三季度实现旅游收入6212亿元 文旅消费
  • 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 成都航空口岸今年出入境旅客量突破200万人次
热门排行
  • 1全国已有1152家A级旅游景区暂停开放
  • 2祁连山国家公园惊现6000年前细石器遗存
  • 3国潮+文旅 新青年热衷旅游新玩法
  • 4贺兰山下:美景+美酒 打造葡萄酒新业态
  • 5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组调研巴东文化旅游
  • 6防疫下的春运:如何消除这些隐患(2)
  • 7郫都开启春节灯海模式,战旗夜景、川西民俗
  • 8龙南打造民宿集聚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 9非遗文化“活”起来 旅游品牌“火”起来
  • 10上涨13倍!暑期旅游高峰来了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