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 中国行#拜读“环球人物”,“垃圾分类‘逼疯’上海人了?别笑马上轮到你了”文章。我百感交集,垃圾分类是目前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城市管理部门再使用模糊理论加以推广,我想,下一次垃圾分类“逼疯”就该是自己。
话又说回来,在垃圾分类问题上,上海走到时间最前面让全国各地城市居民看看他们的行动,以及对中国环保事业巨大贡献。仅从这点上看,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原文摘要:“眼前的湿不是湿,你说的干是什么干”,当站在干湿垃圾的分叉路口,谁不是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大大的疑惑。
“你是什么垃圾?”谁能想到,这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有一天竟成了上海朋友的日常。这一切都源于即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该条例将垃圾主要分为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类,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于是,最近的上海人不谈股票和房价,甚至连朋友也不谈,一门心思统统扑在垃圾上……
每天下楼扔垃圾前,他们都要看着一堆小龙虾壳、猪骨头、擤过鼻涕的纸巾、猫咪尿过的猫砂等等等等,扪心自问:这到底是什么垃圾?
6月12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了官方“考试大纲”——《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
粗略一看,这个垃圾分类的难度并没有超出人类的日常认知范畴,毕竟瓶子纸板能回收、电池有毒不能乱扔,大家心里还是有点数的。但一说到干湿垃圾,不少人就眼前一黑了,比如前面考题里提到的垃圾,最终的分类结果简直令人迷惑。不过,要是真说透了倒也不难理解,湿垃圾就是易腐垃圾,干垃圾就是除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废弃物。
鸡骨头、小龙虾壳这种狠狠心能咬碎的厨余垃圾,属于湿垃圾;猪骨头和螃蟹壳这种硬度大,会损坏湿垃圾处理器,且发酵速度与湿垃圾不同的,就是干垃圾。
尿不湿、姨妈巾、擦过鼻涕的纸巾、猫咪尿过的猫砂、被干皮榨干的补水面膜……看似湿答答,但都不易腐烂,所以甭管多湿都是干垃圾。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垃圾分类的诀窍,属于学霸选手了?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 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 人民网著名大V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