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中国行#2019年7月7日,中国新闻网一篇“2025年五万亿社保结余将枯竭?王忠民建议这样应对”新闻调查,勾起了我对社保的回忆:我国社保目的是个人出少量的钱,国家财政出更多的钱用于满足老年人生活和医疗的需要。怎么到了专家手里就变成了个人出钱自己养老呢?
中国有一句俗话,养儿防老。养儿防老是人们通过养育儿女解决老有所依的传统养老观念。产生这种观念的直接原因是老人赡养问题得不到社会的解决,必须通过家庭自身来解决。现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么强劲,经济属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理当提倡政府养老,社会参与养老。
文章认为,“目前社会保障金结余五万亿,大概2025年就会用完,近乎枯竭。”7月7日,在青岛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财富论坛上,谈到社会保障金的管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建议通过“费改税”建立“个人账户”,所谓“个人账户”,即把个人账户的8%切出来,不再按交费的形式,而是以税收的形式放在个人所得的栏目当中,不再交在社会保障的栏目当中。
文章指出,目前社保结余五万亿,是因为初期交的人多,用的人少,所以就会结余。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来临,交的人和用的人之间,不仅在2014年已经平衡了,而且2014年以后是交的人少,用的人多,这样结余的数额就会减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最缺的是长期资本,特别是生命周期几十年的长期资本,个人账户在个人手里可以支配,不仅减除了个人所得,还把个人所得延税了,就会积极努力寻求市场上的受托人。”更是一个非常荒谬的言论,难道人老了还要做生意赚钱养家糊口吗?
我认为,国家财富增值是全体中国人努力劳动的结果,人老是自然规律。养老应该属于国家行为、社会行为,而不是老年人自己的个人行为。全社会应该形成摒弃用老年群体收入做文章的伪专家、伪学者。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 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 人民网著名大V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