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中国行#与几个月前烧水、烧氢、油电混合、宇宙射线等新能源概念汽车受到社会各界质疑的情况不一样,2019年8月23日上午,北京青年报“燃油汽车退出,新能源汽车如何接棒”文章,似乎让广大网友找到一丝迷茫光亮——中国,即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快乐天堂。
日前,工信部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936号建议的答复》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开展城市公交出租先行替代、设立燃油汽车禁行区等试点,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制定燃油汽车退出时间表。
新能源汽车之我见:新能源汽车不能解决城市“呼吸”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也是给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燃油汽车吹响的号角。燃油汽车能否顺利退出市场,不仅要有时间表,有强制措施,有管控手段,更需要新能源汽车有接棒的条件和基础。如果新能源汽车不能顺利接棒,燃油汽车也难以顺利退出。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汽车作为影响环境重要因素的大背景下,用更有利于环保的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无疑是最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但是,要想让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燃油汽车,仅靠外部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依靠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研究开发出能够替代燃油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并在技术、性能、质量、服务设施、配套措施等方面具备替代的条件,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气候是一个全球性大循环,我国14亿人处于热量高循环顶点。冬天用“空调组件”吸收着热能,热天用“空调组件”推动着冷气交换。长期反季节操作吸收大量极端天气成分,才有“未来三天全国天气预报:台风白鹿来袭”等受台风“白鹿”影响,江南东部和南部、华南中北部、台湾岛等地将出现大到暴雨,其中,福建东南部、广东东部和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广东北部、江西南部局地特大暴雨。
我们需要检讨,大城市化后时代其他环境效应。如人流量剧增造成的雾霾、热效应等极端天气。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城市热流量,降低城市温度的一种方式。但是,它没有解决城市内部(有机体)自带的呼吸功能: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 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 人民网著名大V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