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中国行#近日,光明日报“让更多学生体悟劳动乐趣”观点,让我想起上世纪70年代的学工、学农劳动。读一学期书总有几天去农村割麦子,拔青草。小伙伴们乐在其中,终于知道了麦子、稻谷与杂草区别,摘下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假知识分子“帽子”。
《论语·微子》故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有关工作情况。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介绍,此次编审的语文统编教材,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
谈“劳动光荣”以前,我们要搞清楚,没有任何一家国有、私有企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用“童工”犯法风险向中小学生提供劳动项目。我想,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贡献的跨世纪科技人才,用他们发明高科技产品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劳动教育。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 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 人民网著名大V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