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中国行#2019年9月日,新华网“大闸蟹消费市场,何以从一蟹独宠,渐成百蟹竞放?”新闻说出了“大闸蟹”消费,生产市场尴尬。我坚持认为,无论给螃蟹取一个什么魅力名字,它就是一种食用非常困难,骨头很多的水产品被炒作定格“高档食品”。宣传魔力有时候会把一手好牌变成无法出具的烂牌——谁把大闸蟹忽悠成仙女,大闸蟹退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新华网说,“2019中国苏州阳澄湖大闸蟹23日开捕上市,预计全年产量在1400吨左右。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主任姚水生告诉记者,受惠于高温天数少,水草肥美,今年阳澄湖大闸蟹个头普遍偏大,预计4两公蟹和3两母蟹占比可达五成。”
“阳澄湖大闸蟹”特指苏州市境内自然形成的113平方公里阳澄湖水域所产出的,符合一定标准的大闸蟹。产地涉及沿湖的常熟市、昆山市、苏州市相城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4个行政区域。
今年大闸蟹消费呈现“诸蟹并起”格局,除传统的阳澄湖大闸蟹外,兴化大闸蟹、固城湖大闸蟹、山东黄河口大闸蟹、盘锦稻田蟹等纷纷“攻城略地”,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从追逐品牌向注重性价比转变。
大闸蟹是地理标志还是地区产品,这个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闸蟹能否抵住“小龙虾”等大产出、低价格水产品诱惑。我想,“大闸蟹”生产经营者们把一手好牌变得越来越无法收场:谁把大闸蟹忽悠成仙女,大闸蟹退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 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 人民网著名大V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