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大V黄晨灏,中国行#2019年10月8日,光明日报“让每个人都可以体面地老去”新闻评论文章,从国内外对待老年人做法谈出,“老有所用、老有所乐、老有所养”道理。
文章例举,晚年孔子说自己“不知老之将至”,但一个人口老龄化社会却不能“不知老之将至”。认识老龄化的基本国情,人人“知老”“尊老”,就能以制度优势、文化优势,创造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使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面地老去。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就像突然意识到父母老去时一样,老龄化挑战同样让我们惊心而且感到准备不足。银发浪潮,已经不只是比喻。北京一天增加500多位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120多人。从城市公园到街头广场,从机关门诊到单位食堂,我们身边的老人忽然增多,有心人便能一目了然。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已经相当于两个日本或三个德国的总人口。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银发浪潮像涨潮时追赶双腿的大浪,不容我们忽视。
让每个终有一老的人都无“老顾之忧”,我们有制度优势。党中央对养老问题高度重视。在国家决定今年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后,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税务总局、证监会等近日发布通知,明确了工作的时间表,这充分体现了在国有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代际公平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精神。
据有关统计,中国人平均寿命: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达到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
新中国成立后,据调查1957年我国人平均寿命已提高到57岁,到1981年为68岁,2017年,更是提高到了76.7岁。目前,80以上老年人比比皆是。
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何养成尊老、敬老、爱老良好氛围,仍然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长期课题。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 中国网络媒体著名时事政治评论家 人民网著名大V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