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坐地铁,很少发现乘客在地铁车厢内吃东西。无论拥挤还是宽松,玩手机听音乐、看新闻、聊天的人占比99%。偶尔会发现喝酒的、浓妆艳抹香味扑鼻女士给车厢带来近距离美感。齐鲁晚报《地铁进食很难做到“一禁解百愁”》新闻评论,从理想层面谈“地铁禁食令”很透彻。
文章引用:交通运输部出台“地铁禁食令”,也有倒逼文明之意。把禁令的施行与文明的培养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管”和“引”两条腿配合走路,而不是各行其道,尤其是走单行道,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从交通运输部传出的消息,《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日前发布。在乘客行为规范方面,《办法》明确了影响运营安全的10类禁止性行为,以及影响秩序的7类约束性行为,包括不得在地铁内进食(婴儿、病人除外),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不得骑行平衡车、电动车、自行车,使用滑板、溜冰鞋等。
“地铁禁食令”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很多城市都出台了类似规定。今年5月,北京市就实施了“地铁禁食”规定,而且明确不文明乘车行为将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以后“地铁禁食”不再是自选动作,而是普遍现象了。
经常有人提到日本地铁没有禁食规定,但乘客大多选择自觉禁食的案例。其实,这是文明力量的证明,并非无需出台地铁禁食令的理由。如果乘客素质够高,当然不需要出台禁令;而当乘客素质不足以支撑公共环境时,出台禁令也就成了不得已而之。只是“地铁进食”终归是个文明话题,只是强调“管”,而忽视了“引”,既不做好宣传与提醒,也不加强引导与培塑,禁令很难落实到位,在落实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成本。
我认为,“地铁禁食令”有好处。地铁密封性能非常好,哪怕乘客吃点方便面整个车厢都会弥漫很大气味。地铁几分钟一个站,坚持一下达到目的地后再去吃饭有什么不好呢?我支持,乘客必须养成在地铁车厢内不吃东西的好习惯。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主贴约2万篇、首度提出《用网络管理国家》并在人民网超过一亿阅读、曾首度提出“网络实现了家国合一梦想”并获得中央外宣办奖励! )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