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信用管理研究所名誉所长、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中和正道集团主席周德文把他《中国人亟需树立和增强“契约”观念》调研成果发给我,从标题内容上看堪称一部剖析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问题的基础性理论文章。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遇到许多瓶颈,凸显履行契约精神上存在很大问题。
我理解的契约精神是遵纪守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情况“怎么舒服,怎么来”目无党纪国法、突破伦理道德底线,为达到目的行贿各级官员导致整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腐败之风盛行——民营房地产企业带坏基层党风官风民风,是不择不扣腐败风气发源地。
契约精神“诚实守信”不欺瞒不欺诈。我国食品领域大剂量添加剂、调味品化学成分;猪牛羊、鸡鸭鱼饲料添加剂中化学成分超标问题、抗生素问题与民营企业家一夜暴富思想有关。
“不破不立”改革思想应该站在维护社会稳定、人类进步,法制健康、科技发达等共管共治理论基础之上的公共道德行为,违背他无论你如何强大、如何共享经济接下来必将走向失败。
当然,民营企业家没有国家财政作为发展(探索损失)基金,制度设计上不允许他失败或者过度投资远离国家经济发展轨道,借助高利贷以及民间信贷泛起机会只能越走越窄无法自拔,类似民企发展模式值得中国有志之士的高度重视。
原文摘要:著名经济学家周德文:中国人亟需树立和增强“契约”观念
随着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生产交易逐步向“陌生人社会”转变,没有人情可讲。生产交易模式的转换、制度变迁意味着原有秩序的解构与重构。以往在熟人间生产、交易、借贷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转向以信用为基础、以交换为特点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基于道德、人情构建的礼俗秩序,也逐步被基于契约而构建的信用法治秩序所取代。
当前市场中,有些人利欲熏心,契约观念极为淡薄,舆论会进行“道德沦丧”的谴责,然而道德从来都需要具化的约束机制,否则只能流于形式。
小农经济时代,主要靠熟人背书即可完成交易,契约精神和信用体系似乎是“多余的”,因此自然经济中形成信用体系和资源是无法快速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当熟人交易逐步转变成“陌生人交易”,就算背信弃义也不会在熟人中抬不起头来,也犯不着远走他乡,如果撕毁合约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可能受到的惩罚,自然有部分人会放弃契约精神,因此小农经济形成的信用体系难以满足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对契约精神的需求。如果只是依靠提倡诚信,并不能根本上解决社会契约精神淡薄的问题,契约精神需要由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信用机制保驾护航。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主贴约3万篇、首度提出《用网络管理国家》并在人民网超过一亿阅读、曾首度提出“网络实现了家国合一梦想”获得中央外宣办奖励! )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