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最高法发布知识产权、国家赔偿、执行、生态领域27件指导性案例》:民企与民企、民企与政府纠纷扯不清道不明。实践证明,靠法院系统一级一级上诉去解决民企纠纷时间会越耗越长、事情越搞越复杂、问题越来越多,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请问,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如何化解民企纠纷是全社会有志之士需要认真研究的首要问题。
原文摘要: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罗沙)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最高法近日发布了第22至24批指导性案例,共27件案例,涉及知识产权、国家赔偿、执行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据悉,第22批指导性案例包括3件知识产权案例和1件国家赔偿案例。这批案例专业性强、问题新颖,都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大法官担任审判长审理的案件。其中包括“乔丹”商标争议行政纠纷案,备受社会关注,也是最高法首个以全媒体形式现场直播庭审和宣判的典型案件。
“这些知识产权案例所涉法律适用问题疑难复杂,对于统一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标准、提高审判质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司法保护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有重要意义。”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吴兆祥说,国家赔偿案例总结的裁判规则明确人民法院执行行为确有错误造成申请执行人损害,被执行人无清偿能力且不可能再有清偿能力的,执行程序是否终结不影响申请执行人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第24批指导性案例包括“吕金奎等79人诉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海上污染损害责任纠纷案”等13个涉生态环境保护案例,集中展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成果。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主贴约3万篇、首度提出《用网络管理国家》并在人民网超过一亿阅读、曾首度提出“网络实现了家国合一梦想”获得中央外宣办奖励! )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