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过咱们四川几个新农村景点赏花、赏景。村民们说,“咱们四川合村并居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用上清洁自来水,是好事情。”的确如此,按照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农民将在10之后逐步消失,地方政府拿出钱来集中安置农村留守人员正是对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国策最好落实。
2020年6月26日, 北京青年报《山东合村并居引发争议,代省长李干杰发声:搬不搬群众说了算》新闻调查,公开公私之间、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各种矛盾,我想有必要撰文再次说清楚:放弃个人眼前利益,收获更多长远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和民族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文章分析,近期,山东合村并居引发关注。不少媒体报道和学者撰文指出,山东多地在推进合村并居过程中出现了补偿标准只能被迫接受、大面积拆除农民房子、赶农民上楼等问题。
6月26日出版的《大众日报》报道,近日,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干杰到潍坊青州市、临朐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实地调研农村社区建设工作。
例如,2020年1月,青岛胶州市计划将纳入合村并居范围的656个建制村合并为119个新村。2020年5月,济南市天桥区委书记韩伟在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表示,要加快黄河北地区合村并居,今年重点推进一期23个村合村并居。
山东农村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密度高。全省行政村数量6.95万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但平均人口仅530人,在全国居倒数第二。随着山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农村空心村多、老人和留守儿童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页面中,一位来自鲁西南地区的基层人员留言指出了山东合村并居之后的几大问题。例如,是否合村没有听取村民意见,信息公开不到位,拆迁之后村民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农民上楼之后种地不便、就业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等。
6月15日至18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就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刘家义提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要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不减少基本农田、不增添农民负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引领、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决不搞“一刀切”。
我认为,媒体分析很有道理,但是淡忘我国计划生育后时代人口减少。城市化让农二代、农三代、农四代离开土地,留守人员大多超过60岁以上的事实。随着我国人口自然减员,我预计10年之后,农村将不再有个体农业生产者“农民”。集中居住、集中养老是国家赠与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不应该有啥问题——10年后农民一词将成为历史,合村并居是社会责任!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主贴约3万篇、首度提出《用网络管理国家》并在人民网超过一亿阅读、曾首度提出“网络实现了家国合一梦想”获得中央外宣办奖励! )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