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必须把农民变成城里人,让企业家去种粮食,中国才有希望。”微评,网友们讨论非常激烈:不好意思说地主;让企业家去种粮食?那不是地主资本家吗?那以前打土豪分田地算啥;企业家只能是个管理纽带,科学家也只是技术提升,农民与土地的结合才是亘古不变的完美真理。
对于人民日报“中国碗要装中国粮”观点,我想应该是,必须废除几千年来农民单干种地产粮食习惯。单个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有产值、质量等得不到保证更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总结经验后发现,现代化机械化种粮食集约化(工厂模式)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最终选择。
人民日报直言:端稳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关键在农民,这是一个“谁来种地”的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些地方出现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现象。解决这一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关键在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一系列政策措施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大城市化后农二代、农三代进城变成实质性居民。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农村没有农业税,剩下自给自足农一代也将随着我国人口自然减员越来越少,土地将消失、农民将消失。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中国夏粮产量达2856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战疫情、抗洪涝,丰收来之不易。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就有了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就一定能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破浪前行——人民日报如是说。
我认为,实现“中国碗要装中国粮”目标很简单,央企、国企、民企一起参加到农业产业的生产和建设中去,国家把相应政策、资金配套上去,中国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绝对不是问题。
作者:黄晨灏 儒家经济文化网总编辑(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国论坛发出主贴约3万篇、首度提出《用网络管理国家》并在人民网超过一亿阅读、曾首度提出“网络实现了家国合一梦想”获得中央外宣办奖励! )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