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三元等乳企产品在北京集体提价试水,很有意思。企业做大做强后可以指点江山,毫无顾忌的震慑全国各地,又可以彰显“特大型企业”能凌驾于任何监管之上的宏才大略。我想,此结论与蒙牛生产“致癌液奶”事件后的反击,并无任何因果关系。
有媒体报道说,从明年1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液态奶将陆续集体提价。记者昨天从北京众多超市卖场证实,已经收到伊利、蒙牛、三元书面或口头提价通知,三元入户牛奶也加入提价行列。此次零售市场提价的产品只限于9个品种的常温奶,提价幅度不高,如极致全脂一提(12盒×250毫升)原价58元,提价后为59.9元。
除了零售市场外,北京市民的三元入户牛奶也从元旦起提价,这也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入户牛奶二次提价。就在此次致癌门事件之前不久,蒙牛已经口头通知卖场,对低温奶进行提价;而伊利、三元已经向超市方面下发了提价通知。
此通知对于消费者而言不是大事情,但提价事件十分蹊跷。我不想谈,蒙牛致癌牛奶生产过程中“科学含量”和促产增收手段的翻新。只想说,大剂量抗生素、防腐剂添加到饲料中,使牛这种代谢体的排泄物牛奶产生变异,即问题的关键所在。至于有啥变异,还要等到更高一级科技成果的出现和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才能认定。
也有专家指出,“这些乳品企业集体提价,如果说原料成本上涨,这是说不过去的”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目前,全国原料奶的平均收购价格与今年七八月份没有太大变化。另外像酸奶这样的产品,原料糖价格比五六月份略降;而包装方面,利乐砖的价格去年每个还需要0.35元,而现在的价格却是0.25元。也就是说,“豪乳”提价的真正原因尚且不明,无法让人理性的看到,伊利蒙牛三元等乳企产品集体提价的善意。
另一种牵强的解释,企业销售成本的确是加大了。像人员工资、运输成本都在涨,因此企业提价是否合理,就得看他们此次零售价提价的幅度是否与成本上涨的幅度相当。
不管基于什么原因,伊利蒙牛三元等乳企产品在北京集体提价试水的做法,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经济利益。我们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经济政治中心。当“豪乳”企业们感到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或者被北京媒体无所顾忌“爆料”搞得“狠”委屈、“狠”无奈时,集体在北京叫板中国消费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说法,我认为是站得住脚的。如果,用善良的中国文化传统思维去衡量他们的胡作非为,根本不会有最优解。
针对如此多的超大型企业任意涨价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行为,广大消费者还能说什么呢?于是,我呼吁,保护消费者自身利益,远离保鲜期超过4小时以上“液奶制品”是健康长寿的必由之路。让那一些含有大量防腐剂的食品,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的食品远离中国人的日子还有多远呢?食品监管部门、司法部门全靠你们了!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