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网 Sccsbbs.Com-媒体聚合门户·谈论影响中国
  • 首页
  • 中国故事
    •    北京故事       川渝故事       云南故事       浙江故事       企业故事       余刚讲酒故事   
  • 中国收藏
    •    鄢宏如讲古瓷       名家作品赏析       发雕发明家黄鑫   
  • 中国歌曲
    •    中国歌唱家       著名歌唱家汇   
  • 名人
    •    周德文经济理论       黄怡竞       郭喜林       蒲裕敏       吴烈       沈宏胜       全球征文       肖炎方       名人汇   
  • 黄晨灏文集
  • 文旅
    •    现代作家       旅游   
  • 社科
    • 法制
  • 华商走世界
    •    浙商走世界       川商走世界   
  • 经济
    • 科技
  • 企业
    •    康安诺股份   
  • 医疗保健
    •    冯端容讲养老故事       福美生物       新渔故事   
首页 > 黄晨灏文集 >

董进智驻村日记:见证四川四好新农村发展全过程

2017-07-10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小字号

#人民网大V黄晨灏 中国行#官员下乡蹲点驻村是一个老话题,比如县委书记焦裕禄蹲点农村,为中国农村话题提供素材,感天动地影响过几代中国人。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董进智用自己亲身经历写出的上百篇驻村日记,值得研究中国农村政策、走向的官员和网友们一读。我个人认为,再过几十年,“四川省农委董进智驻村日记”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因为,它记录了一段中国农村逝去的历史,是一部缅怀四川农村过去,学习和追思历史的好教材。

中国农村一词将随着中国城市化、科技化进程变为历史,那一些亲身经历并记录和改变农村历史的人们,必将会得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尊重与颂扬。中国农村改革缩影,四川四好农村建设是农业逐步演变为旅游业,立体无公害农业工厂的开拓者,“四川省农委董进智驻村日记”无疑见证了四川农村四好建设的全部过程。


原文:四川省农委董进智驻村日记:庄稼人的情结

时间:2017-04-12 07:21 | 来源:儒家经济文化网

3月6日  星期四

白天走访县工作组的老王和乡党政办主任韩先刚、乡文书张继生等。晚饭后走访上下场口。

在下场口(李伙)一个十字路口,看到相邻的三栋砖混结构楼房都是比较严重的危房,而且都有人住,就一一进去看了看。

这三栋楼都是一楼一底,都没有构造柱,而且墙壁都断裂了,甚至错了位。非常危险。其中一户住了一大家老小7口。建议他们注意安全,他们似乎无所谓。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说,平时她一人在家,住楼下,开着门睡,地震来了跑得赢。这话,说出了几分无奈。

正在聊的时候,李现军来了。老李是当地人,今年59岁。上世纪80年代任村干部,因工作出色提拔到乡上,任过副乡长、副书记。中风、半边上身瘫痪仍坚持工作。后来,县领导关心,调部门工作。

起先,老李以为我是上面下来暗访的。当知道我是从省委农工委下来蹲点调研的时候,非常热情的同我交谈。他热心家乡建设,谈起话来有条有理,头头是道。这时,陆续来了几个村民,有老头,有太婆,有中年妇女,有年轻小伙子。一位老太婆搬出小凳子,还掺茶倒水,请我们到她家去摆。

说到建房,都说主要是没钱。老李和大家搬着指头,一家一户的分析:全组一百八九十户当中,有钱能把房子盖起来的,只有六七户。他们边算边说,按照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包括养点自己吃的猪、鸡、鸭等,再放点粮食和其他杂物,面积小了不得行;一栋房子一般二三百平米,少说也要二三十万。我建议他们在建房问题上转变观念,再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我说,减少百十平米是完全够住的,人少的八九十平方也差不多。小百把平米,加上装修,起码节省10多万。这样一来,更多的人家就可以建新房了。我希望他们好好想一想。

说到生产,老李说,现在老百姓最盼的是把玉溪堰右支渠修好。他说,去年就因为堰不通,那么好的坝子没法种水稻,大家都改种玉米。但是,在田里种玉米,雨季水多,又把玉米泡烂了。他家种了一亩多玉米,后来只收了一两百斤。一位中年妇女插话说,她家田里种的玉米,真正没有烂的只有几包。据他们分析,去年青龙场坝子里种的玉米,烂了大约八九成,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损失很重。他们希望县里抓紧维修堰渠,不要把今年的水稻给耽误了。他们说,种不种猕猴桃,他们都不是很关心,最关心的是把堰修好。他们表示,只要把庄稼种好了,其他事情包括建新房,可以慢慢来。

老李还谈了一件他非常关心的事:现在大家修房子,建聚居点,都去占良田,很可惜。老李所关心的,正是庄稼人之痛。青龙场地处河谷地带,有一个冲击坝,上报水田面积1700亩,老年人估计在2000亩以上。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历来是芦山的粮仓之一。让人心疼的是,已经动土的白伙、张伙、王伙、河心、付家营5个集中安置点,都选址在坝子当中,小的四五十亩,多的上百亩。除少量坟地外,都是良田。老李也觉得,如果在原有村庄基础上规划建设,不去占良田,才是比较合理的。

说到引企业来种猕猴桃,大家都多少有点情绪。他们觉得租金按每亩1400元的标准,低了。同时,也担心企业来把承包地的归属搞乱了,过几年老板跑了,张三李四扯不清,很麻烦。有两个村民还表示,不会把地租出去。也有的说,标准低了,即使不种,也宁可让它荒起。

一吹就差不多两个小时。晚上8点过,天黑了。主人家主动给我找电筒,我没有要。老李坚持把我送到乡政府门口。确实令我感动。

中午在乡政府门口遇上一位姓骆的中年妇女,带着维修加固证明到乡上找领导讨说法。证明上的名字叫何平,是她老公。

据她讲,她家在红星村铜鼓组。地震把她家房子的屋顶震得要垮了,但整个房子问题不大,准备维修加固。去年11月20号,乡上的同志带人去她家,说是领导要去隆兴小学看,她家的屋顶影响形象,要求拆。经她同意,乡上请人去拆了。工人施工时,把楼板和一楼砸坏了。本来10来万就可维修加固好的,现在起码要花20多万元重建。她希望乡上有个说法。(作者: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 董进智)
                       


 

(责编:丁乾)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

相关新闻
  • 第14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3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2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1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10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9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六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第五章:新径(周德文网络故事)
  • 钱塘汐(337)
  • 钱塘汐(335)
热门排行
  • 1人民微博大V黄晨灏,中国行:走进,“四川
  • 2人民微博大V黄晨灏,中国行:走进中国(宋
  • 3福州南站党总支书记王威回答黄晨灏
  • 4人民网强国论坛著名网友鄂云龙回答:黄晨灏
  • 5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于立新回答:黄晨
  • 6黄晨灏:从“抵制日货”出发兼谈南海所属问
  • 7梅州市法制局局长胡振兰回答黄晨灏
  • 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国家版
  • 9捍卫尊严 从自我做起
  • 10纪宝成:我不认为中国青年学生创造力比别人

关于儒经网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红墙信息 | 备案号:蜀ICP备16001277号-1

评论员投稿邮箱: 儒经网 黄晨灏< 499109669@qq.com >

儒 经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6-2025 by www.sccs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