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场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以茶代酒”。不喝酒的人,既推托了酒,又表现得雅,还不失礼,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一句成语,且由来已久。
据说,公元280年,吴国为西晋所灭。说孙皓因酒误国,恐怕不为过。
戏说:孙权死后,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了台 。孙休临终时,遗诏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让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顾命”,辅佐幼主。”你办事,我放心”。
哪知尸骨未寒,这二位却没有”按既定方针办”,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了23岁的“长君”孙皓,他是孙休的侄子,废太子孙和的儿子。
孙皓不知感恩戴德,上台不到3个月就要了这两个“顾命”的命,因为,他听说这二位见他性情粗暴又好酒色,流露出了一些后悔立他为君的意思.
其实一点不错,这孙皓就是一个好酒之徒,经常摆酒设宴,群臣作陪。他的酒宴,一整就是一天,而且有一个规矩:每个人以七升为限,不管你会不会喝,不管你能不能喝,甚至不管这酒是不是进了肚子,七升酒是必须见底的。
如果按照现在的度量换算,一升酒有二斤,那就是14斤了,白水也会喝爆肚皮的。
群臣中有一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真难为他了。就算他的嘴是个大漏勺,也漏不掉这么多啊。孙皓是个暴君,说一不二,动辄杀人。但孙皓对韦曜却格外照顾,看着他喝不动了,就告诉人悄悄给他换上茶, 韦曜心领神会,故意高举酒杯,“干了干了!”咋呼一气,其实是心里偷着乐。
这韦曜是何人?他原来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也就是太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地位相当特殊。而且当时韦曜正奉命写孙河的回忆录,孙皓还指望着他在里面美言自己几句呢,当然也不想看他一个人喝不下酒搅了大家的兴,就偷偷使出这”以茶代酒”的一招。
晋朝陈寿的《三国志》亦是这么记载的:“(孙)皓时,每飨宴饷,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饮酒,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或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自此,孙皓赐给韦曜以茶代酒的故事流传下来。从此以后,“以茶代酒”一词被许多文人名士拿来使用,宋代诗人杜耒亦曾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一时之间,“以茶代酒”成为酒宴上人们常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并逐渐成为一个文雅的词汇。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用,才有梅花便不同。
——杜耒《寒夜》
四川崇阳药香型白酒“非遗”传承人余刚 网络宣传办公室选自网络
四川金盆地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崇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宣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