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临近,部分市民开始规划前往墓地陵园祭扫先人,但也有不少市民关心,“清明节期间如果去外地祭扫,返京后是否还需要居家隔离观察14天?”对此,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市民在清明期间出京返回后,仍需要落实居家隔离14天的相关要求。(4月2日《新京报》)
眼下,随着一年一度清明节的即将来临,一些人开始打算前往墓地陵园祭扫先人。虽然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人已纷纷选择“网络祭扫”或“代客祭扫”,取消了“现场祭扫”,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还是选择“现场祭扫”,有的甚至不远千里前往外地祭扫先人。
但由于目前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尤其是近段时间,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在不断增多,以及一些地方疫情出现“反弹”,因而相关部门作出“去外地祭扫,返回后需居家隔离14天”的决定,这既是“防疫之需”,更是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安全之需”。
对此“防疫规定”,一些市民很是不理解,抱怨很多,总觉得这有些“小题大做”,甚至是“杞人忧天”。其实,官方作出“去外地祭扫需居家隔离”的决定,既不是“小题大做”,也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切切实实从疫情防控的角度考虑,筑牢“防疫安全网”,防止疫情的传播、扩散和蔓延。
在此语境下,笔者以为,一些人与其“去外地祭扫需居家隔离”,倒不如建议选择“网络祭扫”或“代客祭扫”。一方面,“网络祭扫”也好,“代客祭扫”也罢,虽然自己没有去现场祭扫,但只有“心”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缅怀和追思的方式,而并不一定非得采取“现场祭扫”的方式。另一方面,“网络祭扫”好处多多,一来,“网络祭扫”可以避免因燃放烟花、爆竹和烧纸钱等带来的火灾隐患。二来,“网络祭扫”方便、快捷,可以让在外工作的人避免来回路上的劳顿,既不影响工作,又可节省开支,可谓一举多得。三来,“网络祭扫”环保、低碳,富有个性化、艺术化,更能突破传统祭奠方式的局限,增加更多的文化内涵。可见,“网络祭扫”或“代客祭扫”才是一种更文明的祭扫方式,理应大力提倡和推行。
再说,“去外地祭扫需居家隔离”,这不但给防疫工作“添堵”“添乱”,而且也给自己“添麻烦”,制造“不方便”。这又何必呢?
因此,笔者衷心希望广大市民不妨多多选择“网络祭扫”或“代客祭扫”,少些“现场祭扫”。这样做,既能少给防疫“添堵”“添乱”,又能少给自己“添麻烦”。如此“双赢”“多赢”之举,何乐而不为呢?(文/叶金福 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