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通江一名李姓教师在节日期间兼职送外卖一事,通过自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在兼职外卖受到媒体关注引发热议后,李老师已经辞去外卖员这一兼职。(4月8日 人民日报)
李老师兼职送外卖一事,部分网友觉得教师兼职送外卖有失教师尊严,这不但是把师德泛化,而且也是将职业分为高低贵贱的陈旧观念。教师兼职本就是个敏感话题,但我国法律条文中并未对教师兼职做特定限制。我国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也并没有把教师兼职作为违反师德规范的行为,而是明确“组织、参与有偿补课,或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是违反师德规范的。
教师的业余时间如何安排,与其他职业一样,应该属于教师的自主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书育人并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递,更应用见识引领学生博闻强识,某种意义上,利用节假日出门兼职,或有助于教师开拓眼界,走出封闭狭小圈子,提升自身的教育境界。
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教师当然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想着“增加收入”,教师首先是个奔波生计的人,合理合规赚钱并无不妥,不妥的是社会上的某些看客对于特定职业的道德绑架。
针对老师、医生、军人等,一些对社会显著做贡献的从业者,经常会看到一些所谓的“刻板印象”,例如教师就该学富五车、教书育人、品行高尚;医生就要救死扶伤、舍身往死;军人就要保家卫国、冲锋陷阵。诸如此类的言论既是对这些特殊职业的夸赞同时也是给这些职业树起了标杆,如果逼迫同乘军人让座我们尚可贻笑大方,那么绑架退伍军人踊跃救火又作何感想,火灾面前每个人都没有义务舍身救火,道德的口水不该成为规范职业规则的利器。
离开了待遇和权利的保障,只强化责任和道德化的要求,并不能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不能深化对崇高职业的敬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确实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但社会不能动辄对教师等特殊职业进行道德绑架。恐伤了职业人的心更不利于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文/李坤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镇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