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委决定,选拔200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到省、市直单位副处长或相当职务层次岗位任职,同时从省市县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院校、中央驻晋单位等选派50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街道)任职,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岗位上“墩苗”历练。(5月8日 《人民日报》)
开展交流任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的举措,是保持领导机关和基层联系的途径。但不少干部却把交流任职当成“镀金”或者“增加基层工作经历”的跳跳板,出现为了“攒”基层经历而交流任职的现象。
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基层村(社区)第一书记还是市县一把手,职责和使命都是要实干担当,为民服务。作为交流干部更应该拿出动真碰硬的魄力和迎难而上的勇气,为当地发展出谋划策,踏踏实实,为群众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如果出现“假装在基层”,把交流任职的工作方式当做“加官进爵”的方法,无疑反映了干部官僚主义的弊端和危机,确切的说,这种交流任职是完全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初衷背道相驰,是值得警惕和反思的。
当下,一些年轻干部依仗年龄优势,把基层工作作为政治生涯的资本积累,“镀金”思想严重。在他们看来,到基层锻炼不过是为以后的升迁搭跳板,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干上几年必定提拔。受“镀金”思想的影响,个别年轻干部在事业上胸无大志,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热点问题更是能拖就拖,能敷衍就敷衍,工作业绩一般。却在权力上孜孜以求,巴结上级领导,奉承、迎合,靠弄虚作假捞取政治资本。
交流任职,一是交流,二是任职,最终落脚点还在于任职,归根结底还在于要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对于交流干部来说,能力阅历意志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干部来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复杂环境中,只有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见过事、吃过苦、过过关,经受过煎熬、锤炼、重压,才能学到真本领、练出真功夫。如果不愿踏实做事,而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把交流任职当成个人“镀金”的秀场,大搞短期行为、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个人能力水平、意志品质未得到锻炼,相反还沾染上不良作风,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害人害己。
因此,党员干部“交流任职”要摒弃“思想歧途”,坚决防止‘镀金’思想和短期行为,要始终牢记“在其位谋其政”才是正确的从政大道,要俯下身子,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不沉湎幻想、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对待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履职担当,树好形象、赢得民心。(作者:陈宇宇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新桥村村委会)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