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认真落实“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城乡基层治理格局”的要求,深化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主要承担了向上沟通和向下联通的作用,“中心”的建立不能只重视硬件设施的装潢和摆设,更需要兼具政治和服务功能理念的深入融合,硬软件合理配套使用,进而最大化发挥其作用。
但部分耗资不“菲”的党群服务中心,最后只是成了“看上去很美”的形式工程,人气不高、利用率低,甚至日渐“空壳化”等问题都成了其标签化的几大病症。笔者认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发挥不好,主要缘于其缺乏持久生命力。前期功能设置不合理,运行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制度建立联系实际不紧密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实用性和运行的可持续性。
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其活起来、运行起来,进而提高党员群众体验感和满意度。笔者认为,破解党群服务中心生命力不足的难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优化功能设置,为持久生命力提供机体基础。转变“中心”只承担业务办理的单一功能,通过功能的优化,提升“中心”魅力指数,吸引党员群众常“光顾”。将业务办理大厅、书籍阅读室、舞蹈室、培训活动室、老年食堂、妇儿之家、社工服务中心、青年创客吧等集成化坐落于党群服务中心,最大化将党群、工青妇及其他部门服务功能集成化展示。把“中心”打造成业务办理、日常休闲和业余学习的温暖“打卡地”,变“不想来”“被动来”为“愿意来”“主动来”,提高群众参与度。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的完善是其永葆持久生命力的机体基础。
增强造血能力,为持久生命力注入源头活水。党群服务中心的运行,如果只靠上级财政拨款的“输血”才能维持运行,那么终将不会持久,最终也只会因为没有“造血”能力而难以运行。可以在不失政治和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将除业务办理之外的其他板块,以出租或联合运营的方式进行商业化经营,做到促开源。或者将功能室免费提供给合作商使用,但对其提供的党群服务提出任务要求,从而间接为党员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进而减少在服务党员群众中的部分开支,做到助节流。通过“开源节流”模式增强造血功能,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持续地活起来,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提升服务水平,为持久生命力赋予时代内涵。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化建设,是新时代执政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迈出的一大步,这一步既要迈得大、更要迈得实,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下深功夫、做细文章。将隔在干部和群众中间的办事窗口和平台拆除,选择更亲民的设计,以小圆桌加沙发或椅子等形式来办公,接待接访主要采用轻松的聊天方式。坚决杜绝阻碍服务延伸的“隔心窗”“划界台”等人为设置的隔离屏障,把服务理念真正根植进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拉近干群距离,共画服务同心圆,把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打造成老百姓进得来、看得见、碰得着、有温度的党群之家。
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除了考虑“高大上”的感官设计,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更好激发服务党员群众的持久内生动力。要努力通过优化功能设置、增强造血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服务群众的新窗口、党员教育的新平台、联络党员群众的新载体和辖区党建的新品牌,让其焕发出新时代的新生活力。(文/孙菲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