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下基层是联系群众、亲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和基本方法。无数的实践证明,干部下基层不仅有利于检查指导基层工作,还有利于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不仅有利于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培养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作风;不仅有利于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还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但如何才能“下基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防止“走秀”和形式主义。笔者认为,要从实从细做好干部“下基层”。
“下基层”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领导干部下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向群众负责,为群众解难。既然群众有诉求,我们就应该扑下身子去解决,千方百计为其排忧解难,切实履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庄严承诺。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存在部分干部,或是思想方法不当,或是掌握政策不够,或是工作本领不强,或是自身作风不正,下基层成为了走过场,没有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因此,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身入心入,来指导基层工作,推进责任落实,带领基层干部共同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促进把这些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下基层”要在方式方法上再深化。当前,如何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思路和举措,实现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长期以来,下基层干部大多存有临时思想,工作容易出现虎头蛇尾、戛然而止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做好群众工作,不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更要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在方式方法上再深化。例如,可以一改过去由上而下、执行命令式的集中下基层的模式,转为设立常设机构管理、由各种制度和机制作保障的长效机制,让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能到第一时间的解决和处理。
“下基层”要在工作作风上再深化。下基层调研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杜绝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的现象。根据新闻报道,一批干部到一个革命老区,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朋友圈里晒的全是美食、美景,还有摆出来的各种优美的“劳动”姿势,这些都是工作作风有问题。因此,深化干部下基层,必须注重实效,着力在解决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要围绕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群众一起想解决办法,找出路对策;帮助群众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荐人才,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工作做在群众争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
总之,干部下基层,取得实效最重要。因此,广大干部要从实从细做好“下基层”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推动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作者:陈晓龙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