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来,各地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精神
整治形式主义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还存在,稍有松懈就会有所抬头。破除形式主义顽疾重在增强执行力,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
健全体系,在“紧”字上做文章。形式主义之所以反反复复存在,重要的原因是责任体系上存在的“漏洞”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空间,主要表现在对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在乎、装样子、搞变通,停留在空泛式表态、起哄式造势;对主责主业领责认责分责不够、履职不认真,当两面派、做两面人等。没有健全的刚性约束执行力整治形式主义就会大打折扣。要压紧压实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从细处入手,往实处着力,形成“千斤重担合理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并及时开展制度执行力评估,对执行不力、落实打折扣、搞变通等形式主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求真务实,在“干”字上下功夫。增强执行力的基本要求就是真抓实干。抓落实不需要头头是道的嘴落实,也不需要漂漂亮亮的纸落实,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真落实。形式主义其实就是缺乏担当精神,回避矛盾困难,没有抓具体、抓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和“马上就办”作风,每一项工作都要抓具体抓深入,真正做到靠作风吃饭、靠本事吃饭,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追责问责,在“严”字上求实效。形式主义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整治形式主义问题,既是持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前进的重要保障。要聚焦重点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揪出“四风”的隐身和变种,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持续向上向善;要持续保持整治形式主义的高压态势,通过抓关键少数、关键少数抓,善做善成,把作风建设抓到底,营造风清气正、担当有为的政治生态。(文/朱德槁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政府人民政府)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