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就此建言献策。有代表建议政府机关落实全面无烟这一要求,还有代表提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在法律中明确控烟罚则。全国人大代表吴浩认为,领导干部应该在“无烟中国”的推进中发挥表率作用。(5月27日 新京报)
“健康中国”是我们的追求,而“无烟中国”则是打造“健康中国”的重要因素。禁烟,确实已经是老话题了;在机关大楼、办公室、车站等公共场所禁烟,就更是老生常谈了。然而,在各地实施起来,都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除了香烟的合法销售外,民众的意识问题才是关键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都秉承了“传统”的“烟酒文化”,觉得不抽烟就少了风度,少了气派。在今年两会上,人大代表建议将“是否吸烟”纳入干部考察内容,看似有些“不近人情”,实则给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羊群走路靠头羊”,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还亲自到悬崖上去定点构图,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还与工人一起挑担排水,同吃同住。正因如此,大家才士气倍增,提前完成了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深入,广大领导干部真切地践行群众路线,以身作则,自觉成为群众的楷模,那不管什么政策、规定或倡议,践行起来就不再那么难。
就吸烟而言,可以说是“老传统”了,除了像“鸦片”这样的“毒品”当坚决禁止外,对我国本土的“烤烟”、“叶子烟”似乎从意识上就没有拒绝,更别说“禁止”。一方面,以“烤烟”为主要原料的“卷烟”在市场销售、财税收入上的分量不可小觑;另一方面,虽然在香烟包装上注明“吸烟有害健康”,但并没有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慢性自杀”等危害解读不深。这样,就导致“戒烟”效果不佳,甚至有向青少年甚至儿童蔓延的倾向。因此,要实现“无烟”,领导干部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带头践行。
其实,笔者接触过的好几位曾经是“老烟哥”的领导干部,都坦言戒烟之后才发现抽烟其实有很多坏处。他们觉得,倡导机关干部戒烟,不但对吸烟者本身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帮助,还能改进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增强公信力。确实,干部是群众的榜样,会场中,主席台的干部不抽烟,听众席上的干部就会克制自己;办公室里不抽烟,前来办事的群众也会控制自己;生活中都不抽烟,就会感染自己接触的人……因此,领导干部自觉树立“不抽烟”的形象,胜过几多的空口说教。
宋·周敦颐《拙赋》云:“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其意是说,上级宁静安分,下级顺遂着上级,杜会弊端就会绝迹,风气就会清明。此前,不少地方都要求公务员在办公场所和公务活动中禁止吸烟,或规定公务员公职消费中不得包含烟草消费支出等。人大代表关于将“是否吸烟”纳入干部考察内容的建议,是在此基础上力度的升华,值得各级各部门深思。倘能拿出具体而有效的实施方案,并逐步践行,然后推广到普通群众,让“无烟中国”得以推进,则国之幸甚,民之幸甚!(文/黄自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关口实验学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