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系列案件审理,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群众有温暖、有遵循、有保障,争做法治中国好公民。《摘自:2020年5月28日 澎湃新闻》
法律维护的是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同志在全国两会的工作报告让笔者深受感触。法院作为司法机关中的审判机关,每一次判决,都是代表法律的尊严,体现的都是司法机关的意志,展现的都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法治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凝聚民心的的重要力量。
法律维护的是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营造的是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正当的合理的诉求就该得到满足,非法的不合理的诉求不能因为无理取闹、撒泼耍横而得到满足。法治取代人治,可以让广大群众利益不掺杂人情,体现的是社会的公平,让弱势群体拥有平等的权利。法治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它凝聚的是民心。
刑罚执行是维护正义的手段,是增强群众信心的强心剂。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直是广大群众最希望的结局,法治为社会公平提供了基础与保障,而刑罚执行就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手段,好的制度以及合法的权益需要强力的保障,保护合法权益与惩处罪恶需要强大手段。刑罚执行就是要让群众“敢扶”“敢劝”“敢追”“敢管”,让想敲一笔的人不敢张口,想讹的人不敢伸手。让罪恶的行为得到严厉的惩罚,善良而美好的品德得到法律最坚定的支持与表扬。刑罚执行是维护正义的手段,它是增强群众反对恶势力、敢于向丑恶行为作斗争的信心,是弘扬美好品德的强心剂。
崇德尚法是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是维护人民群众安全感力量源泉。
遵守法律和有美好行为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违法乱纪,每一位崇高品德的人都是法律最好的践行者,因为法律里面有着不可磨灭的美好道德,法律维护的就是美好的道德。人人学法、人人守法,营造的是美好社会的干事创业氛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强力保障。每个人都应该尊崇美好的品德,捍卫法律的尊严。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司法机关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司法人最高的荣誉,司法就该有力量,打击犯罪,惩处罪恶弘扬美德,维护社会温度;就该有是非,黑与白清晰的界限就不应该存在灰色地带,对与错就该分明;就该有温度,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寒了心,与恶势力作斗争的人感到孤独与无助。在这条维护社会公平的路上,每个人都应该是勇士,每个人都应该是践行者,而我们司法人,一直在路上……(作者:杨灵锋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司法局)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