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然,作为五大要求之一的“生态宜居”是绿色振兴的具体体现。然而,绿色不只表现在生态宜居上,它应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主线,贯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全过程,覆盖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就要坚持走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要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变革,要自己主动作为,重点要振兴乡村产业。要让乡村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兴旺乡村产业,给农民创造理想的就业和收入。峨山县双江街道的桃李谷稻花鱼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正是把注意力放在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传承等功能上。大龙潭乡三桃李种植项目、甸中镇油橄榄种植项目等都是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包括产业绿色化扶贫、绿色生态资源转化扶贫、环境导向型绿色减贫、“绿色+农业”扶贫等多种类型的发展模式。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就要优化资源配置、吸引优秀人才。要重点加强资源重新配置,实现高效农业的发展,就要努力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外部技术、管理理念。同时引进优秀人才振兴乡村。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很难靠沉淀在农村的人,很大程度上要靠外来人员。这时候政策就要制定一系列吸引人才到乡村去的利好,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青年人才,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平台,真正让人才愿意到农村去挥洒汗水,用智慧、知识、技能与创新,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就要盘活乡村资源,守住绿水青山。要充分利用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积极申报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康养产业、传统工艺等。要让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用好乡村资源价值重估的历史机遇,强化政策措施落地,树立市场经济思维,创新作方式方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将乡村独特的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文/罗艳萍 玉溪大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