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9日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并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大家对创新创造的思考和实践,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的情怀。(5月29日 人民网)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而长期的实践证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还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在生产力诸要素中首屈一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而今正在向“强起来”迈进。因此,像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科技工作者,在不同的科技领域,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宏图大业中。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的回信,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是他们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
“矢志报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怀,更是一种可贵的行动。在“报国”的过程中,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引领时代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可见,科技工作者要解决好的,并不是仅仅是“科学技术”的问题,还有创新与情怀的问题。强烈的家国意识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而砥砺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佳话,正是这种“大局意识”之可贵所致。作为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使命,必须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度,从大局出发,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更能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和幸福感。
国务院2016年11月批准同意将每年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既是对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高瞻远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是科技工作者奋发有为的坚强后盾。在科技发展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工作中才不会迷失方向;必须深入理解“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深层含义,才能在工作中拧成一股绳,才能永远站在党和人民的高度,沿着党中央指明的道路前行,就算科学发展的路上荆棘丛生,也会被踩在脚下。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了在新时代创新创造创业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的决心。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他们的勉励,更是对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殷切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在新时代的科技大潮中激流勇进,再创辉煌。(文/黄自怀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关口实验学校)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