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六一儿童节,看了一档节目《你的孩子给你打多少分》,其中父母给孩子打分一般都是及格往上,而孩子给父母打分往往都是满分,看到这的时候,心里很难受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让孩子压力倍增,其实我们真正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真的是少之又少,身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
其实我们往往用自己经历过的,自己曾经最厌烦的事情来要求孩子,在我们身边的“隔壁家的孩子”又搬到了孩子的身边,看看隔壁的小明,听话有礼貌,看看隔壁的小明这次又考了第一,看看隔壁的小明获得了市级一等奖……可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隔壁的父母”,看看隔壁的妈妈,给小明买了最喜欢的玩具,看看隔壁的妈妈,周末陪小明学习,看看隔壁的妈妈从来不骂小明……孩子的视角往往看到的是最真实的生活,我们总是将自己所期望的一切放到孩子身上,可是他们也只是孩子,我们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可是他们真的已经努力了,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多学习少玩,可是他们就是爱动爱跳的年纪……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荣升为父母,也是从那一刻开始,真正的明白父母,或许这就是中国人的传承,将所有美好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望他善良美好,也将自己尚未完成的心愿赋予孩子,但是总是有聪明的孩子和不聪明的孩子,但是无论如何,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努力的学习、生活,他们都应该得到满分;本来无忧无虑的童年被家长们的虚荣心、荣誉心和自尊心充满,各种课外辅导班充斥着业余生活,压榨着孩子们可怜的娱乐时间,每个父母只能到及格线。
我认为不能单纯的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就像曾经听到的龙应台《亲爱的安德鲁》中的那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愿每个孩子都能三冬暖,春不寒,天黑有灯,下雨有伞,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一路上有良人相伴。(文/王鹏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