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产党员网刊发了一组关于杜绝形式主义的漫画《换个姿势开会发文》,其中一则“防止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极具讽刺意义。画面上,一位“领导”通知属下:小王,通知大家今天要开一个关于倡导“精文减会”的会议,会后下发相关文件。这则漫画中,体现出的是,在某些基层,不但不把“减负”落到实处,反而增加了“减负”工作这一项目,实属现实版的“掩耳盗铃”。
在上个世纪,就曾经有过这样的“幽默”故事:党中央采纳了李鼎铭先生关于“精兵简政”的建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具体落实此项工作。于是,有的基层就增设“‘精兵简政’办公室”,配置主任、副主任等系列领导,专门研究怎样精简人员、缩小机构。《换个姿势开会发文》中列举的用形式主义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与“精兵简政”办公室可谓“一脉相承”。这貌似荒唐的现象,却时不时地在现实中上演着。
在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中,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不少“扶贫乱相”,诸如“领导组”主要负责资料的搜集,而把真正深入群众助力脱贫放在次要地位,因而就诞生了“表册脱贫”“数字脱贫”之类的奇葩词汇。在形式主义的“指挥棒”下,基层干部往往感叹“软件资料太多了”,他们一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却看不到实在的脱贫效果。反对形式主义,就要彻底摒弃不务实的工作作风,从不接地气的埋头搞资料转向“田间地头”,与百姓“零距离”,才能将脱贫成果进一步推向深入。
对于形式主义来讲,确实有一些“钻营”者尝到了“甜头”,甚至还总结出了“经验”——会可不开,记录要写;话可不讲,笔记要记;事可不干,计划总结要漂亮……如此一来,完全可能出现新建“反对形式主义”工作室,开展“反形式主义”系列活动的资料一大堆的“独特风景”。这就是典型的用“形式主义”来反“形式主义”,反来反去,形式主义越来越严重。面对“精文减会”的倡导和要求,“开一个关于倡导‘精文减会’的会议,会后下发相关文件”这样的“官话”,活脱脱折射出形式主义者的面目。
实际上,一个地方党政部门的工作是否落到实处,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资料整得再好,文件发得再多,会开得再勤,倘若得不到群众的认可,还有多大的意义?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共享”的资料实在太多,只要愿意去“整”,谁都可以搞出一大摞来。堆得高也好,码得“整齐”也罢,没有了“含金量”,还谈什么攻坚克难,还谈什么激流勇进!要把反形式主义落到实处,各级监督、检查的重心不能放在“资料”上,而要看地方发展中实实在在的变化,观百姓脸上的表情,听群众由衷的心声。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任何的形式主义都赢不得群众的口碑,唯有真办事,办实事,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反形式主义”绝不是一次活动,一场运动,而是应当永远坚持的基本原则。倘若为了“反形式主义”,响应“精文减会”的号召,还要兴师动众专门开“减会”的会,发“精文”的文,那就与“精文减会”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其他工作,都应当彻底杜绝形式主义,那种关于“精文减会”的会议,不开也罢!(文/黄自怀 四川省合江县先滩镇)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