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基层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形成“一村一品、多村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筑牢根基,特色产业如“金钥匙”开启致富新路。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不同地域依据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底蕴,找到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有的地方凭借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让果香飘满山野,成为当地农民的“甜蜜事业”;有的地区依托丰富的水产资源,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与加工,打造出从池塘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让渔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有的乡村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发展乡村旅游,让古老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这些特色产业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乡村发展的前行道路,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天地。
织密网络,联农带农如“强纽带”凝聚发展合力。创新“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机制,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产业发展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合作社作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拓展销路,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农户则以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参与产业经营,共享发展成果。这种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不再是分散的个体,而是形成了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小农户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供信息服务等方式,提升了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厚植沃土,政策扶持如“及时雨”润泽民生福祉。从财政补贴到税收优惠,从金融支持到土地流转政策,一系列惠农政策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乡村产业的茁壮成长。财政补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启动资金,帮助农户和企业渡过创业初期的难关;税收优惠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金融支持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让企业和农户有足够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土地流转政策则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条件。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向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贵州省镇远县青溪镇人民政府 庞杰
儒经网"华商走世界"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战略合作单位:浙江省浙商投资研究会;西湖书院; 联系人:黄女士 微信号:17364845380